朱克力: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低空经济乘风而起 | 立方大家谈
朱克力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低空经济,这个曾经略显陌生的词汇,如今正乘着科技与政策的东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乘风而起”。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珠海航展)上,首设的低空经济展馆成为关注焦点,各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主机厂纷纷亮出自己的研发成果,这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已经全面加速,而政策层面的支持更将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
低空经济是涵盖千米以下空域内所有与航空器活动相关的综合经济形态。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3月,低空经济被政府工作报告定位为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密集出台,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让新质生产力“飞起来”成为可能。
政策的精准“导航”,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将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到2030年将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需要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政策的推动下,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全面加速。以eVTOL为例,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概念,如今正逐步走向现实。在本次航展上展出的一些飞行器产品,体现了先进的技术实力,更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不仅仅是来自技术的突破,更是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从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到应急救援、环境监测,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不断催生新业态。例如,深圳等城市已经推出了无人机末端配送业务,将低空物流的应用场景从理论推向了现实。而低空旅游则成为一种全新的时尚旅游体验方式,海南三亚、广西桂林等地相继开放低空旅游项目,让游客们得以从空中俯瞰美丽的风景。
当然,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监管等问题,都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政府正在加快通用机场和各种起降点的建设,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提供有力支撑。在安全监管方面,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既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遇,更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低空经济不仅能够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带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无疑将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提供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将继续加速。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将加快拓展,产业链将日益完善。低空经济也是体验经济,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低空经济将带给人们更加便捷、高效、环保的出行方式和生活体验。
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