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政协委员汇智献策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政协委员汇智献策
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继2023年贵州旅游实现强劲复苏后,我省旅游业又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今年上半年,我省旅游业延续了较快增长的态势,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6%、12.4%。
今年以来,全省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培育、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四大行动,奋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旅游产业如何持续“破圈”,成为一道发展关切题。在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5名省政协委员围绕“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作协商发言,为做精做细做优“三大要素”汇智献策。
“数据显示,我国温泉旅游消费人数每年增长超过20%。我省温泉分布广、水质优、环境美,打造温泉旅游产业是利用优势资源突破冬季旅游淡季的最优选择之一。”蒋海波委员率先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深化旅游产业改革为契机,推动“温泉+”产业发展。
在蒋海波看来,“好马还得配好鞍”,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把省会贵阳打造为温泉旅游集散地,并构建集医学、功能康复、养生健康、水上体育健身于一体的温泉康养旅游体系。同时,“羊群需要头羊带”,建议打造一批既具备独特景观特质,又具备高品质餐饮、休闲、理疗等优良配置的明星“网红”温泉。
今年上半年,贵州分别到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新加坡、日本、韩国召开经贸文旅合作座谈会,诚邀四海宾朋来黔体验多彩之旅。在通往“世界级”的路上,黄琳委员更加关注世界级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
“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适合贵州实际的国际旅游服务标准,培养具有国际化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立国际化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为海外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黄琳还建议,鼓励在旅游景区内应用普及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增强体验感和互动性。
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特色性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冉依依委员聚焦用好用活山地特色旅游资源,为进一步擦亮“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建言献策。她从五个方面给出建议:建机制,形成山地特色旅游发展合力;促融合,构建山地特色旅游文化体系;深挖掘,讲好山地特色旅游故事;创产品,丰富山地特色旅游产品供给;强运营,增强山地特色旅游吸引力。
文化往往是一个地方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协商中,“文旅融合发展”也成为委员们建言的关键词。
马武开委员通过调研分析得出,将民族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成效初显。他建议,加强内涵挖掘,系统梳理贵州民族文化的历史脉络、价值体系、艺术特色等,支持文化创意项目发展,推动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同时,创新宣传策略,打造具有话题性和传播性的文旅IP,并推动文旅IP与体育、餐饮等跨界合作,精准定位目标客群,实现个性化营销。
旅游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从“卖门票”到“卖服务”“卖体验”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质量”提起来、“留量”多起来。薛承梦委员建议持续在避暑旅游上做文章,通过打造西南黄金避暑旅游带,催生贵州乡村“避暑经济”。
“建议按照‘三地六区多线路’思路做好乡村避暑旅游规划,打造‘山地会客厅’品牌。”她补充说,“三地”指的是贵阳、安顺和六盘水;“六区”即农耕农事生活区、山地体育体验区、温泉休闲度假区、户外露营游憩区、徒步攀岩探险区、中医中药康养区;“多线路”指推出系列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主题旅游线路。